中国医院协会
患者安全目标
(2014-2015)
医院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的基本职责和义务,也是医院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医院协会作为我国医院的行业组织,长期致力于推进医院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国医院协会积极响应WHO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工作,在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原卫生部医政司)的指导下,从2006年起连续发布了《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07年-2010年协会承担了原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维护和分析工作,2012年协会获WHO授权翻译出版了《患者安全教程指南:多学科综合版》。这些工作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患者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获得了业界的积极响应。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切实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中国医院协会在历年患者安全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实际编制了《2014-201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为保障本目标制订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们在理论层面整理分析了国际组织的权威发布和典型国家(地区)的实践经验,在方法学上参考借鉴了国际患者安全相关研究的系统测量与评估方法。调查研究工作历时半年时间,开展了两轮问卷调查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共调查400多家医院。参与调查的医院中三级医院占87%、二级医院13%;综合医院占88%、专科医院11%。研究按华北、华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不同区域分层抽取医院。调查对象有院长、副院长32%、中层管理人员44%、一线医务人员24%。
在目标条目遴选和细目制订过程中,我们参考了WHO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患者安全行动”、美国JCI“国际患者安全标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台湾医策会“病人安全年度目标”等相关标准与内容。协会还特邀了WHO患者安全专家、中国医院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台湾医院管理者作为咨询专家,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广泛听取医院管理者、医务工作者、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2014-2015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细目如下:
(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细目如下:
(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